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6的文章

Leonardo Da Vinci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 不但於藝術上極有成就,而且他精通解剖學、光學和水力學。 他於1452年,於一個鄰近佛羅倫斯名叫 Vinci 的城鎮出生。 他在佛羅倫斯得到最好的教育,後來成為了另一個畫家Andrea del Verrocchio的學徒。   http://library.thinkquest.org/C0125867/web_c/Leonardo.htm   Da : 拉丁語 : 給予

Leonardo Pisano Fibonacci

Fibonacci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viving ancient mathematics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of his own. Liber abaci introduced the Hindu-Arabic place-valued decimal system and the use of Arabic numerals into Europe.    Arabic numerals ?   http://www-history.mcs.st-andrews.ac.uk/Mathematicians/Fibonacci.html   Fibonacci(1175?~1250?)是中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 他原名Leonardo of Pisa, 後以波那契之子而聞名 。他於1175年出生於比薩,父親是個商人,很早就激發了這個小孩對算術的興趣。他們旅行到西西里,埃及和敘利亞,實際上接觸到阿拉伯的數學歷練。 Fibonacci很快就發現了十進位數字系統的好處,在數字及計算上比當時通行的但十分笨拙的羅馬數字系統優越得太多。1202年,他回到家鄉,發表了著名的《算盤書》,將阿拉伯數字系統引進歐洲,立刻大受歡迎,並且很快地流傳開來,不久便取代了羅馬數系。 這本書共十五章,包括了阿拉伯數字的寫法與讀法,整數及分數的計算,平方根與立方根的計算,用試位法及代表解法解線性及二次方程等等。書中包含了許多問題,其中又以「兔子問題」最為有名: http://episte.math.ntu.edu.tw/people/p_fibonacci/index.html

郭侃

元太祖 成吉思汗 ( 1162年 — 1227年 )   郭侃(???~公元一二七七年)華州(今陝西省渭南縣)人。年輕之時即以武將身份活躍,書上記載他「所向無敵」,現代也是這麼使用來表現這樣的情況的。西元一二五二年時跟隨夫拉可汗遠征西方,討伐了諸多國家。其足跡越過喀什米爾,甚至還曾與阿拉伯及法蘭克等作戰,為其征服之地的人們所畏懼,而稱為神人。他在聽聞憲宗之訃報後率兵歸國,除了向即位的世祖獻策建國號與置國都之外,也曾進言制壓南宋之事。累積戰功而達萬戶之位,並因制壓江南之功而被任命為海寧知州,於在職一年餘之後去世。 ——《元史》卷一四九《郭侃傳》、《新元史》卷一四六《郭侃傳》   這個人在時代上乃是比宋滅亡的時候略早一些,是以忽必烈弟弟——也就是夫拉可汗——的部下身份而參加遠征波斯的人。總之,他跟著夫拉可汗一同遠征波斯,攻陷了其都城巴格達,一直前進到地中海岸,其事跡相當地驚人,是中國的武將中西行最遠的人。加上他的用兵非常厲害,因而有著「極西之神人」的稱號。他在與波斯、阿拉伯作戰之後,由於當時地中海沿岸正值十字軍進出之際,因此他也曾與十字軍的騎士作戰。這點在史書上確實有所記載,並不是幻想神話,而是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公元一二五二年,大蒙古帝國的皇弟夫拉可汗率領大軍開始了往西方的遠征,其中有位漢人的年輕將軍郭侃,他乃是第六十位郭子儀的子孫,自祖父那一輩以來就一直出仕於蒙古帝國。   西征軍沿著絲路進軍,於一二五六年渡過阿姆阿。侵入波斯領土的第一個關口為鷲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間威猛席捲全西亞的回教伊斯瑪伊教派暗殺教團的根據地。當時,五萬兵力死守絕壁上的要害,死鬥之末,郭侃陷落了鷲城阿拉莫德,殲滅了暗殺教團。而也以此事為開端,當其轉往東南準備征服喀什米爾時,竟然不戰而勝,被稱為不費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勝將軍。依據《元史》的記載,他是個有時利用騎兵的機動力展開奇襲,有時則布下伏兵,除了是位縱橫無盡的兵略家外,在攻城戰方面也相當拿手。直到巴格達的攻防戰為止,他總共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   一二五八年二月,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達在決死的防衛戰中陷落,結束了近五世紀的回教教主政權。激烈的攻防戰中,郭侃於底格裡斯河上以浮橋勇敢地在敵前強行渡河,而當教主企圖乘舟逃出巴格達時,就被郭侃手到擒來了。   在攻陷了巴格達後,夫拉可汗並沒有停止西進。郭侃率軍進入敘利亞...

到底是誰的蘋果

話說牛頓 跟 萊布尼茲 吵著 說微積分是他發明的 萊布尼茲 很識相的說 他是被牛頓的想法所啟發的 所以 發明微積分 牛頓 佔著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 牛頓就很機車的說 萊布尼茲 是小偷  而且不斷的欺負他  讓他到死前都不得翻身 牛頓真的還蠻賤的 只不過瞭解處理極限的方法 透漏一點點出來 而別人把整個系統都發展出來 就說別人是小偷 如果這樣說得通  那微積分課本就只要兩頁就可以寫完了   話又說回來 牛頓在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時 用了一大堆天文台的觀測數據 結果觀測者說 至少要把資料出處與提供者寫上去 牛頓硬是不要 還不斷的打壓人家 害人家失去工作   經過長達一百年的爭論之後 科學界終於認為不論任何文章 不論任何引用  都需要寫出參考文憲為何   牛頓 聲譽扶搖直上 有人問說 你是怎麼想出萬有引力的理論 他就開玩笑的說 就被蘋果打到 想到的 我想只有天知道  那是從哪裡搶來的蘋果

騙局?

拜佔廷帝國(395~1453)   初期從古代承繼下來的雅典學院﹑亞歷山大的醫學校和哲學學校 對拜佔廷初期的文化教育發展起了作用。 但從4世紀起﹐基督教教會就開始排擠希臘古典文化。 5世紀初﹐焚燬了亞歷山大的圖書館。 該地的主教西里爾還唆使教徒殺害著名的女學者數學家希帕蒂亞。 公元 529年﹐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停辦雅典學院。 學者相繼逃亡 7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相繼佔領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   之後全世界的數學與科學 就數阿拉伯世界 印度 與 中國最強 如果不是阿拉伯人保存了古代希臘典籍 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文藝復興 比較可疑的是  在阿拉伯世界接收了所有 希臘古代典籍的同時 直到 蒙古人毀掉 阿拉伯世界 迫使古代典籍流傳回西方 中間相隔了一千年 怎麼可能阿拉伯人對 數學與科學的貢獻 一點點都沒有 這是不可思議的 更何況 這些古代希臘典籍 是被翻譯成阿拉伯文 在翻譯回來的 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內容 怎麼可能做得到 傳說 阿拉伯人早就發明了微積分 事實上 中國的宋朝曾經發明過 阿拉伯人戲稱為絞肉機的線性代數 甚麼線性的問題都可以解 只要丟進去就好了   之前的discovery節目中也有說到 宋朝的天文數學技術  遠比清朝時的西方國家來的先進   問題來了 為什麼所有的數學科技 都是西方人的天下 阿拉伯人與中國人卻連邊都勾不著 而西方人卻在文藝復興的那幾年  突然間天才輩出   套句 達文西密碼中說的話 男人的騙局如此陰暗 ( So Dark The Con of Man) 騙局 顯然不此如此   題外話 阿拉伯數字是打哪來的?

Fibonacci series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後一項為前兩項之和 在達文西密碼中提到這個數列 當著個數列越長越大 後一項除以前一項的比   就是所謂的黃金比例(神聖比例)的來源 約等於 1.6180339887 大多數的植物花瓣都是這個級數 自然界也有許多事物符合黃金比例   大約在公元1200 Leonardo Fibonacci 在研究兔群生長的時候發明了這個數列   這就是所謂的自我相似性 也是fractal 的重要的特性 生物在生長的時候 往往都是 生長一些之後 又跟之前的東西合在一起 然後再一起生長 也就是後一項為前兩項之和 自然而然 就會形成這樣的比例   假如生物健康的話 就會穩定的生長 自然就會滿足這個黃金比例   這代表什麼? 原來生物的模式 不是紀錄在基因裡 而是因為數學的原理 而生長出來的 從鸚鵡螺規格 到 植物葉片的排列 一直到人體的比例 都是數學模式 而非單純的紀錄在基因密碼裡   比較有趣的是 原本是數學的模式 變成了美感的元素 又因為人們覺得比較美 使得一些不該屬於這個模式的事物 因為人為的選擇 導致所有的事物都成了相同模式

達文西密碼

看了達文西密碼的電影和小說 非常好看 裡面有許多有趣的情節   這是一本 答案就在問題裡 的小說 問題之所以會出現 比問題本身還要重要   我們都知道答案 只因為問題出現在我們的口中 我們之所以不知道答案 只是因為不願意面對   一隻小鳥不可能比他自己的影子先到達地面

黑洞的蒸發

黑洞怎麼會蒸發?   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 黑洞的重力強大到連光都逃不出去 怎麼會蒸發呢?   根據量子力學 空間本身就是不穩定的 會不斷的產生成對相反的粒子 並且不斷的產生與消失   然而 由於黑洞的作用 在黑洞的邊界 會發生一個現象 不斷的產生與消失的粒子 會因為其中一個粒子逃不出去 而另一的則產生在邊界外 所以兩個粒子往反方向離去 因為基本粒子的不斷喪失 所以黑洞就漸漸的蒸發了   這是大名鼎鼎的天文物理學家 霍金 的理論 因為肌肉萎縮症緣故  他幾乎只有幾根手指能動 然而 矛盾本生就是充滿機會的 所以黑洞就蒸發了

魚與熊掌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不努力就不會成功?   通常我們都漏掉了某些細節 成功人士通常不會被模糊的一致性 所支配 所以他們往往可以輕輕鬆鬆賺大錢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 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事實上 看到不公平 要氣憤 還是要偷笑 往往就決定了 窮人 與 富人 的差別   有錢人怎麼都不用繳稅? 有錢人看到不公平的事 可以馬上去佔便宜 而另一群人 則 辦法把事情弄到公平

難吃的大餐

一致性 所能產生的效果十分廣泛   舉例而言 如果花了大錢點了一份大餐 結果很難吃 我們很可能因為覺得可惜 就硬把她吃完   或者 花錢看了不好看的電影 卻又花時間把他看完 這才覺得值得嗎? 只是為了滿足一致性   然而 如果花了錢 又要吃難吃的東西不是更虧 而且搞不好還要減肥 同樣的 浪費錢買電影票已經夠慘了 難道還要浪費時間繼續把不好看的電影看完?   失去某些東西 本身就已經夠了 難道 還要繼續傷心難過 這樣才覺得值得嗎?

一致性

"我為什麼傷害了那個人?"   為了滿足人內在的一致性 結果就變成 "一定是因為我不喜歡他" "而且他活該" "如果不是如此" "我就成了一個糟糕或是粗心的人" "我可不是這樣子的人"   相反的 我們往往為了討某人歡心 而犯了一個錯誤---對他好 替他跑腿辦事 他可能感激你的好心腸 認為你是一個好人 但是即使他認為你更可愛了 也不會更喜歡你   要讓他對你產生好感 而不只是相信你是個好人 應該讓他幫你的忙 而不是由你替他跑腿辦事

在統計上約有85%的人慣用手為右手 這種側化的現象目前有許多的解釋   一種是 基於社會化的壓力 人們會傾向於與同伴相同 經過演化之後同一物種自然就會有側化的傾向   不過這並不能解釋為何人們會傾向於與同伴相同 自然界有一個現象可以 試著解釋   魚群在游動的時候 所有的魚都會試著轉向同一個方向 而這樣的方向選擇必須是在第一時間就要決定 不能夠看看別人怎麼做 自己再怎麼做 為什麼?   因為對掠食者而言 魚群在全部向右轉彎的時候 突然有一條魚向左轉 這可是超明顯的目標 於是不合群的個體 就這樣被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