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06的文章

國防役 vs 公平

在關西受訓時聽到很多有關國防役的事情 記得很久以前 國防役是給國家發展國防工業的兵役 所以只有公家單位有這樣的名額 後來 好像說什麼 經濟也是國防的一部分 所以有國防合作的私人公司名額也開放了 但是一開始數量很少 過了一年之後數量就變多了 後來不知道哪裡來的人說 這樣子不公平 為了平息疑慮 所以就改成服國防役 要有預官資格 因為預官要考 所以似乎比較公平 可是這中間 突然 預官的名額就變得爆多 原來只是表面上的公平 然後 有些小公司就說他們也要國防役的名額 這樣才公平 國防役又瞬間變多很多 這下子慘了 預官名額再增加似乎非常的詭異 所以就改成預士也可以服國防役 這樣子一來 預官的名額突然變得爆少 預士名額變得爆多 後來還是有人覺得這樣子不公平 因為國防役錢領的比兵還要多 所以就要改成前一年 領的跟兵一樣多的薪水 但是還是有人覺得不公平 因為文法商的名額不多 所以就變成內政部的科技替代役了   公平真的是很奇妙的東西 如果真的要說公平 就請海軍陸戰隊來 作文 從商 學理工的人來當軍人 鍊體能 學文法商的 來作科技研發 寫程式 這樣大家都有作過對方做的事情 這樣才公平吧  

地下水 庫

這個題目我就大概用粗略數字講一講 上次看電視的時候談到水災 還有有關地層下陷的題目 總而言之呢 就是有很多人超抽地下水 每年都抽出好幾倍的台灣所有水庫加起來的蓄水量 然後就地層下陷了 然後要解決 水災的問題 要建水庫 又要作堤防與抽水站 然後又海水倒灌   我覺得 其實事情很簡單 我們的地下水 是來自於地下水庫 這個水庫之大是我們平常難以想像的 所以就幾乎毫無止境的超抽 數據大概是這樣子的 94年下陷速率3公分以上的為1,147平方公里 大概每年所抽出來的水量大概為38億立方公尺 而石門水庫有效蓄水量:19051萬立方公尺 地下水庫的大小大約是石門水庫的20倍 而這個 只是以下陷速率為三公分而言 但是每年都在縮小 換言之 過去幾十年來 有些地方下限了高達三公尺 以大概平均一公尺來算  100/3=33 然後再將 33*20 = 660 就是我們過去幾十年損失的石門水庫的數目 共損失了 660 個石門水庫 而當初石門水庫 是在1964年建造完成的 共花了8年 34億台幣 如果我們懶得換算成現在的幣值的話 660*34 = 22440億台幣 換言之 以我們之前的用水量 目前的8年8百億治水預算 根本就是笑話 再建幾十個水庫給台灣用也不夠 而且 我們損失掉的地下水庫就不會在回來了   以下就是重點了 地下水是怎麼來的呢? 總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吧 的確是天上掉下來的...... 現在的治水型態都是把水導引到河中海中 又加上都市的型態 水根本到不了地下 如果水來不及到河中或海中 那就是叫做淹水 如果想辦法把水導引到地下水庫 那就可以補充地下水 而且也就可以順便一起解決淹水與用水的問題了   至於要怎麼作呢? 當然不是把水井封起來 因為之前怕大家超抽地下水 所以共封了3283口水井 我們要利用這些水井 把地表水導引到地下 如果怕不夠快 那就加幾台抽水機 只不過是反方向的抽 由地表抽到地下 總之還有很多方法 而且也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需要克服 這時候就要發揮所謂的創造力 畢竟 保護地下水庫的策略 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參考資料 地層下陷 http://www.water.tku.edu.tw/sub91/counterplot.asp

創造力

國防役聽演講的時候 有一個演講叫做創意 說有關 反向 放大 縮小 結合 取代 平行思考 之類等等的小方法   我要講的是有關創造力的事情 愛迪生 發明電燈嗎? 最早發明電燈的並不是他 只是都不太實用 或者壽命太短 結果 最後終於讓他找到可以實用的電燈了 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一分的運氣」,他投入電燈的研究過程可以說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我要講的不是這個 而是有關創造力的本質 假設要作畫 創作音樂 那些藝術家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應該是心中有個完成品的樣子 然後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作品實現出來 如果不能把心中的想法實現出來 算不算是有創造力的呢? 回到愛迪生的例子 電燈的發明只就是 試了許許多多的材料 把一個一個問題都解決 然後就實現 電能變成光能的電燈 每個人心中都有想法 有慾望 要能夠把心中所想要的事情實現才是創造力根本 光想把電能變成光能這個想法不算是創造力 或說回來 模仿是不是創造力呢? 日本人就是靠模仿起家的 因為他們想要的是 能夠快速的跟別人一樣 而且他們真的作到了 很多國家就沒有辦法做到 因為模仿是可能失敗 就好像菲律賓用美國的憲法 卻沒辦法得到好的效果 所以日本人是有創造力的 事實上 台灣現在的政府 也學了很多美國的作法 卻沒辦法得到好的效果 所以目前台灣政府的創造力是薄弱的 那麼代工算不算是有創造力的呢? 台灣在經濟起飛的年代 囊括了許多世界第一 許多東西都是台灣製造的 台灣很聰明的運用自己的廉價勞力 與 國際分工 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 之所以稱之為奇蹟 那是因為台灣的國際局勢艱困 政治專擅 敵人強大 卻能靠代工征服世界 所以晶圓代工產業 催生了IC設計產業 這個故事很長 不過大家應該都知道 總之 後來全世界學台灣代工 連大陸都學去了 而且還發展出他們特有的模式 成為世界工廠    所以他們也是有創造力的 可是大陸一開始是沒有創造力的 因為 他們只是隨便的把外來的主義帶進來 卻沒有辦法消化以創造適合中國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