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牛頓 & 拉瓦謝(Antoine Lavoisier)

最近 看了一本書 書的主題就不說了   總之  物理學之父 牛頓 (1642~1727) 是亞流教派 醉心於煉金術 而且還是同性戀 這三者在當時的時代都會被處死的 也難怪他生性隱密與孤僻 不過幸好他是生在英國 離教會比較遠   另外一個人是 化學之父 拉瓦謝(1743~1794) 被號稱 自由 平等 博愛 的法國大革命 送上了斷頭台 後人說 砍掉這個頭顱只要幾秒鐘 但是還要在幾百年才能找到這麼優秀的頭腦   我個人的感想是 ............................................

友誼

最近在PTT上面的HATE板看的一個文章   文章的內容省略 ......   而我所給的推文如下: 別人只會記得自己對別人的好 而不會記得別人對他們的好   所以請記得讓別人對你好 為你做些事情 他們就會記得你

卡奴 & 金融改革

韓國在四、五年前就爆發卡奴的問題 造成社會安全與金融上的危機 台灣政府竟然沒有注意提防   日本在十幾年前泡沫經濟後 出現金融危機 台灣政府竟然沒有注意提防   不過這就算了 現在解決卡奴問題的方式竟然是限制利率 難道利率由18% 變成 12% 卡奴就不會欠幾百萬嗎? 搞不好會因此而借了更多錢 卡奴本來就不該可以借那麼多錢 因為他們的能力與信用 本來就不能借那麼多錢 政府應該做的是 讓每個人可以借的錢 與其信用相當 也就是所有卡的信用額度加總是固定的   至於金融改革 我們的政府竟然是用一大堆政府的錢 去打消呆帳 等於是直接拿人民的錢補貼 營運不良的公司 美國在80年代也有類似的問題 可是美國政府出錢是用來保障存戶的存款 不好的銀行會自然倒閉 然後人民的資金很安全的自由選擇到體質良好的銀行 所以美國的金融體系現在很健康   而造成我們金融危機的爛銀行 還在危害我們的金融體系 而且是用我們的錢去解救他們 而不是解救我們的存款   同樣是願意為人民做事的政府 同樣是看起來像良善的政策 結果將會大大不同    

相處

人家說 相愛容易相處難 豈止如此 連婆媳 鄰居 同事 上司 屬下 朋友 都可能有許多問題   相處有兩種情形 ㄧ種是"應該" 另ㄧ種是"願意"   情人 婆媳 鄰居 之間"應該"如何 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標準 覺得別人該怎麼做 問題是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 所以問題就開始了   另ㄧ種是"願意" 不論是何種關係 如果意識到 關係只是代表著 雙方"願意"滿足標準 而非雙方"應該"滿足標準 那很多問題就會變成不是問題了   不過在關係中 有些牽涉到"領域"的問題 如同辦公室老闆會建立自己的領域 屬下"應該"滿足標準 而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謊言的徵兆

眼神 手部 時間點 延後 過久 撇頭 停止接觸 設立屏障 套用話 解釋 不實際的保證  反應過度 語調 以提問取代聲明 惡人先告狀 外在 第三者的缺席 事事完美 不會發問 不尋常的冷靜 老實說 精準的說詞 拖延 天花亂墜 嘲諷的回應 單調的數字 借力 假裝道貌岸然 慣犯 離譜   謊言雖然有一些徵兆 不過我的困擾並非看不出謊言 而是不知該如何對應   所以懶得仔細說明

孫運璿自省語錄

" 處事     沉著扎實         不慌不忙 穩扎穩打         不輕易表示意見             不輕易批評別人             不輕易答應別人         不草率 不輕浮 不好大喜功 不出風頭         重要決定 三思而後行             養成先分析 再檢討 三比較 最後作決定的習慣     仔細周密         養成有系統的思考程序         心要沉下來 方能想得仔細         身要鑽進去 方能顧得周到         不要為了沒有時間 而去作錯一件事         不要因為沒有時間 而令功敗垂成         想 二想 三想 仔細的想                                冷靜的想         疏忽與匆忙 是招致失敗的最重要因素 "   他的自省語錄寫得真好 全部都是我有待改進的部份

大前研一

看完 大前研一 的書  -- 思考的技術   結論是他的想法跟我很像 思考路徑也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