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5的文章

今日

引用一個不知名人士的話 如果要將昨日的負荷 與 未來的重擔 一起在今天背負 再堅強的人也會膽怯

凱因斯理論的另一個版本

在凱因斯的經濟學理論當中 如果交易的越頻繁 對於整體經濟就更有幫助 因為同樣是一筆錢如果 第一個人花掉了 第二個人就會有新的所得 第二的人花掉了 第三個人就會有新的所得 以此下去就可以提高人們的所得 所以美國經濟體系就是 以 "鼓勵消費" 的方式來提振經濟 而政府以舉債來做公共工程 使得人民有所得 並加以消費 使經濟活絡  就成了一個常見的手段   而在凱因斯理論的另一個版本中 每一項交易對會伴隨著稅收 就像是所得稅 營業稅 貨物稅 交易稅 大大小小的稅收 都會使得原本的一筆錢 漸漸的消失 最後到了政府的手中 因此這是政府鼓勵消費的另外一個原因 另一項發展則是特別發生在台灣的企業 由於台灣的企業大部分的是中小企業 舉資訊業為例 一個IC 從設計 製造 測試 封裝 系統組裝 系統穩定度測試 到行銷 通路 售貨 業務 最後到消費者的手中 可能都是不同的公司 光營業稅可能就超過不只百分之百 還不包括每一家公司獨立運行的財務 會計 行銷 等人員的支出 以小公司為基礎的運作 雖然可以增加金錢活絡的程度 但是由於政府稅收的關係 大部分的資金最後 都會轉換成為政府的低效率資金 這也就是在競爭力上 台灣弱勢的地方

交易

交易可以發生在許多情形 討價還價在交易中是常常發生的事情 就某個程度而言 交易是需要談判的 在談判的過程中 由於雙方都想得到最大好處 因此會試探對方的底限 這是屬於殺價結構的模式 在上司與屬下的互動中 也常常會發生殺價結構 上司會試探是否可以在多加工作在部屬上 部屬也會試探可以推掉多少工作的底限 在工作上 如果有人使用了殺價技巧 通常都會得到許多額外利益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發現自己正處於殺價結構之中 雖然殺價行為已經漸漸在商業交易中消失 但是在許多領域依然是主要原則 律師的辯護即是一個主要的例子 其假設如果雙方都要求最大利益 最後的談判結果將會最接近合理的結果 使得殺價行為在商業交易中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效率與信任 最早使用不二價的行銷手法的是美國的超級市場 由於要處理大量的流通 若使用傳統市場的架構勢必會增加許多人員的成本 並且降低流通的效率 以及顧客的信任 然而 真正將不二價系統發揚光大的是日本人 使用這個技術使得日本的商品無往不利 由於他們堅持賺取合理的利潤 因此既不會削價競爭 也不會賺取暴利 對於公司的生存不但有了保障 顧客也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商品 並且提高顧客對公司品格的信任 雖然在大部分的商業行為已經都使用了不二價系統 然而在一些非已開發國家 削價競爭 與 賺取暴利 依然是常態 許多人在工作上與人際關係上還是習慣使用殺價系統 雖然短期而言會得到許多額外利益 但是就長期而言 反而增加交易的成本 與 交易的信任 最後卻會造成效率的低落 與 不信任感的擴張  目前殺價系統最盛行的是美國的律師界 因為效率越低 案子拖越長 敵對狀態越高 律師可以收的訴訟費用就越多

權益

在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中提到 在市場機制下,自私的個人可以使得國家富強 雖然市場機制往往不見得成立(例如出現破壞遊戲規則的人) 而國家的富強也會取決於許多不同的要素 不論為了什麼理由 個人的自私卻是永遠必要的 因為如果自己不爭取自己的權益 別人實際上也沒有義務幫忙 就好像人 生而自由平等之理想 並非與生俱來的權利 而是爭取來的

研發

假設有三個團隊a,b,c在進行研發 有三個產品A,B,C分別所需要的研發時間分別都為兩年 但是這三個產品適合推出的時程各為A:第一年, B:第二年, C:第三年 每一個產品的獲利情形都為9億 如果是在台灣 這三個團隊將會分屬不同的公司 這三個團隊在第一年通常都會選擇研發產品A 這是因為如果不研發產品A 那每個公司第一年將不會有收入 這時候三個團隊都要用兩倍的加班時間來完成產品A 因此如果在理想情況下三個團隊分別都可以獲得3億 到了第二年與第三年也會如同第一年的情形 所花的總工作量2*3*3=18年 但是由競價的結果每個個團隊分可得的錢會變成原來的1/3  如果是在國外 這三個團隊將會屬於相同的大公司 而三個團隊將不會同時研發相同的產品 也就是說 a團隊研發產品A b團隊研發產品B c團隊研發產品C 團隊a比較辛苦第一年要做兩倍的工作,第二年與第三年就進修與休息 團隊b只需要使用正常的工作量即可,第三年就進修與休息 團隊c因為有三年的時間來做兩年的工作,所以就更輕鬆了 因此每個團隊也一樣都分別獲得3億 所花的總工作量2*3=6年 很明顯的 這就是為什麼 先進國家的所得是我們的三倍 而工作量卻是我們的1/3

愛因斯坦的牢騷

在愛因斯坦還在煩惱博士能不能畢業的時候 也在他一口氣發表改變全世界的三篇論文前夕 他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裡面說到:我有一堆牢騷要發 這些牢騷全部都只寫著愛因斯坦的名子 全部投到德國一個地方性的小雜誌 "物理年鑑" 上

論斷

我會去批評一些事物 也許是 顯得自己聰明 也許是 覺得自己是對的 或者不喜歡別人的作法 挑剔的心態只會讓自己更加忿忿不平 忘記了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 一個缺點放在另外一個地方可能是優點 某個優點換成另一個角度就會變成了缺點

無我

也許我會想告訴別人什麼事情 也許是快樂的事 或者是不快樂的事 這樣也許只是希望把別人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 別人最有興趣的事情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因此 不要談論自己的事情 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我執

世界上 大部分的事情沒有我 都還是會繼續運作下去 四周的事情 沒有了我 也還是會繼續完成 所以 如果覺得自己該做些什麼  或者是幫助別人 其實都只是 我執 只是一種執念而已

民主與自由

個人有自己選擇的自由 人民有自己選擇的自由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是很相似的東西 但是如果一個人可以自由選擇宗教信仰 那可不可以說我們大家用民主來決定該定什麼為國教呢?

領導人的作用

如果有一天 你的上司突然對你說 我們公司的政策與未來走向 要由你們決定 你們會不會覺得毛毛的 會不會開始想說要加薪 減少工作量 開始請上司不要支使我們呢? 我們國家的運作不就也很像嗎? 那領導人的作用是什麼呢?

年資還是績效

如果有主管問說 提拔一個人升遷 應該是要看年資還是績效? 也許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應該看績效 可是又覺得哪些地方怪怪的 如果是看績效 那麼為什麼有經驗的人要把秘訣資源提供給菜鳥 讓他提升績效呢? 因此經驗就難以傳承 如果是看年資 那麼對於有潛力的人新人 不就剝奪了他與公司進一步的機會呢? 因此活力就難以延續 要回答這個問題 就要看看日本和美國 日本是一個生產力強但是創新相對美國較少的國家 美國是一個創新較強但生產力相較於日本弱的國家

LA流浪記

在蔡康永的這本書裡 我感覺到他非常有才氣 也對美國學校氣氛 有更深的認識 他的同班同學老師裡有 狗仔隊 脫衣舞男 心理殺人教授 拍AV的人 女裝癖的巨人  黑人女權鬥士 吸毒下毒男  色鬼千金女  宗教狂熱者  陰森心理分析者  愛偷超市的俄國人 而他自己則是一個 來自東方古靈精怪的gay 重點來了 這些人如果同時出現在台灣 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還是說 其實台灣 在我們四周就有一堆類似的人 只是 他們裝扮得不像自己 而看起來就像是個愛台灣的台灣人呢?

背叛與合作

在囚犯的故事裡 會有一個檢察官導演的戲碼 首先 檢察官分別告訴兩位犯人 是否願意提供另一個人的犯罪證據 如果願意的話 可以免去刑罰 只是這樣會害了另一個人 但是如果兩個人都不提供證據的話 也許兩個人都沒事 那囚犯到底要不要背叛呢 還是選擇相信他的同伴呢 有四個情形 A. 如果 對方背叛 自己不背叛 ---->害死自己 B. 如果 對方背叛 自己背叛 ---->多少可以減一點刑 C. 如果 對方不背叛 自己背叛 ---->自己完全沒事 D. 如果 對方不背叛 自己也不背叛 ---->可能還是會有一點事 但不那麼嚴重 同樣的故事 會在現實中發生嗎? 另一個版本 不一樣的設定 會讓事情完全不一樣 這可是有名的論文喔

創意

我們實驗室有好幾項技術 P,S,H,G,B,M,E,O 我早在約一年之前 把所有技術的可能組合跟老師提過 以確定只提出技術的組合方式之概念 並非真實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