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史密斯 與 道德經

亞當史密斯出生1723年,14歲考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數學和哲學,17歲時轉入牛津大學。他畢業後,於1748年到愛丁堡大學講授修辭學與文學。1751年返回格拉斯哥大學講授邏輯學,次年擔任道德哲學講座,他的講義後來經過修訂在1759年作為《道德情操論》出版 。1764年,他辭退了大學教授的職務,擔任布克萊公爵的私人教師,並陪同公爵到歐洲大陸旅行。

1776年,凝聚了亞當史密斯十年心血的《國富論》終於問世。此書一出,極受英國資產階級的歡迎與褒譽,因為它為實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提供了理論根據。亞當.斯密成了最受歡迎的經濟學家,《國富論》的觀點成了國會議員的常用論據,甚至連當時的英國首相皮特也自稱是斯密的學生。不知不覺間,斯密來到了他一生中最風光得意的時刻。1778年,他出任愛丁堡的海關專員,1787年一度出任格拉斯哥大學的校長,但在經濟理論再也沒有什麼新成就。這究竟是因為他已經來到他所出於的時代所能達到的極限,還是因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滿足於現狀而缺乏進取,就有待後人思考。

無論如何,無可否認的是,《國富論》的確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它概括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在形成階段的理論成就,它最早系統地闡述了政治經濟學的各個主要學說,它標誌著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

=================================================

16世紀開始,西方人把《道德經》翻譯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據西方學者統計,從1816年至今,各種西文版的《道德經》已有250多種,如今幾乎每年都有一到兩種新的譯本問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網路筆記 File Upload on PHP Server in Android

LA流浪記

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