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

有個實驗是這樣子的

找兩組背景相似的人

讓他們在賣場上分開出價買東西

即使是相同的東西

這兩組的人馬所出的價錢

幾乎相差整整一倍

是什麼造成這樣顯著的效應呢?

 

答案是信用卡

ㄧ組規定使用信用卡 另ㄧ組則需要使用現金

信用卡讓人花錢更加不心疼

因而高估了物品的價值

 

目前有的房貸 汽車貸款

或是一些分期付款式的信貸

都是在50多年前發展出來的

是由一個關心勞工朋友的銀行家發展出來的

讓勞工朋友買得起東西

早期的銀行 是不會做這樣消費性的貸款的

 

可以借到錢

表示可以買自己還沒有能力購買的東西 例如房子

之前政府提供優惠房貸利率時

使得房價攀升不少

因為買氣更熱絡了

不過這樣的情形卻很難說是好是壞

畢竟房子貴了 房貸利率變低也是沒有什麼用

 

台灣有經過一段房價飆漲的時代

房價要貴 也要有人買得起

剛好也是 房屋貸款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就結果論而言

大部分的人都在為銀行而工作

即使不買房子 也會買車子

或者 用刷卡 或者 用現金卡

借錢就是要還錢

就消費性的貸款而言

銀行就只是 催化我們的欲望 以及讓東西變貴

 

唸書也可以助學貸款

對學費的飆漲 也是起了很大的效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網路筆記 File Upload on PHP Server in Android

LA流浪記

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