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2的文章

省思: 彼得杜拉克 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彼得杜拉克著),這是一本經典的管理書籍,書中描述了何謂有效的管理者,也是聯發科董事長強力推薦的一本書,書中重要的概念如知識工作者、用人之所長、重視貢獻、作對的事情、何為有效的決策與時間管理等等。 本書所提到的觀念也是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理由,也使得管理學成為一門重要的學問。在此不多敘述作者的想法,本文想要著重的是彼得杜拉克也忽視的想法,進而推論出為何這麼好的管理概念到目前為止,能夠好好實行的公司少之又少,也使得經典一直被拿出來討論,就如同孔子的論語是經典一樣,雖然想法很棒,看似很容易實行,卻沒有多少人或公司做得到。 首先談到用人之所長,其概念很簡單,總不能夠要求愛因斯坦去打籃球,然後喬丹去學物理卻期望他們能夠有偉大的成就吧。但是大部分的員工卻常常發現其主管不能用其所長,然後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更有甚者,員工對老闆或主管看法往往都是抱怨的比較多,而不認同其管理方式,這是為什麼呢?事實上,管理者不斷精進其管理能力,卻往往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管理這麼重要,為什麼大部分的管理者都是因為專業能力被認同,然後才被升至主管職位,而非由學習管理的人來擔任管理職位呢?更誇張的是,管理能力被視為非專業能力,非管理本科訓練的人都可以藉由上幾堂課,就可以上手管理的工作。如果一個電機工程師需要四年的養成再加上幾年的工作經驗,那麼為何我們會認為管理的專業知識可以藉由上幾堂課來得到,並且可以上手呢?而被升上管理職位的人往往不是本身是因為"管理"能力很強所以才成為管理者,而是其專業能力(如電機工程)很強才當上管理者。這不是很矛盾嗎?完全不符合"用人之所長"吧! 下面我將詳述一位知識工作"用人之所長"會遭遇什麼樣的困境。 首先,所謂一個人的長處,往往是比較出來的,就算有兩個很棒的人,由於機會有限的關係,大部分都會先把兩個人分高下,然後由專業能力比較強的人擔任主管,這樣會造成一個問題,這樣出來的主管,往往不能夠容許屬下有出頭的機會,理由很簡單,這樣就失去的他升任主管的理由,所以也會不自覺的打壓他的屬下,而由於他本身晉身管理職,更會導致原本他所擅長的技術領域被荒廢掉,如此一來,整的團隊的能力就會因為這兩個因素而不斷的下降,IBM曾因為這個問題,使得公司的效能不斷的下降,所幸IBM有發現這個問題,而發展出雙軌制,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