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 與 金圓券

金圓券是民國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發行的一種貨幣。由1948年8月開始發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個月左右,貶值卻超過二萬倍。金圓券發行的初期,政府以行政手段強迫民間以黃金外幣兌換。金圓券的失敗實際上在最初就是註定的。因為法幣退出流通時發行總額為663萬億元,以300萬元法幣合金圓券1元,法幣總發行量僅為2億元金圓券。而金圓券一開始就定為發行20億元,這相當於一下子製造了相當於最末期法幣十倍的通貨膨脹。金圓券累計發行額為1303046億元。由於沒有嚴守發行限額,造成的惡性通脹令民間經濟陷入混亂。特別是城市的中產階級所受的經濟損失極巨,令國民黨失去原來最重要的支持者,亦是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迅速垮台的原因之一。所有人都變成無產階級,所以不可能打贏無產階級。

經過這個教訓台灣才開始嚴守貨幣發行原則,造就9A級的總裁。彭淮南先生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針對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外加歐洲央行)總裁進行年度評比,皆為A級,累計已獲得九年「A級」的殊榮。

事實上,法國大革命,德國納粹崛起,元朝的滅亡,貨幣的浮濫發行都是壓垮國家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許會有人以為因此美國QE的量化寬鬆會造成嚴重的問題,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下篇文章會繼續說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網路筆記 File Upload on PHP Server in Android

LA流浪記

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