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3的文章

貨幣政策 與通貨緊縮

圖片
經濟大恐慌( 英語 :Great Depression),是指 1929年 至 1933年 之間全球性的 經濟 大衰退。 經濟大恐慌的影響比歷史上任何一次 經濟衰退 都要來得深遠。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首先發生在 木材 的價格上( 1928年 );但更大的災難是在 1929年 到來, 加拿大 小麥 的過量生產,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不管是 歐洲 、 美洲 還是 澳洲 ,農業衰退由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 美國 ,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 1929年 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 1931年 法國 銀行家收回了給 奧地利銀行 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難使 中歐 和 東歐 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它導致了 德國 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 英國 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 1932年 的最大數據)。經濟大恐慌對 拉丁美洲 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家和商人企業家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 資料來源 wiki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情形,因為造成經濟衰退的竟然是生產過剩造成的價格下跌,不過很多研究經濟大蕭條的學者發現,這次的衰退其實跟貨幣政策有關。在那個時代貨幣的發行量受到嚴格的控制,然而當生產越來越暢旺,如果貨幣的供給量還是固定的,那就不可避免的會造成產品價格的下跌。 如果我們想像一開始有十個人,每個人都有100元,由於貨幣供給量固定,所以不管我們如何的努力生產產品,我們大家合起來的錢永遠不會超過10x100=1000,例如我生產了N個鞋子,那麼每個鞋子的價格就很難高過1000元,因為所有的人加起來的錢永遠也不會超過1000元,所以鞋子注定要跌價,事實上鞋子的價格會少於1000/N。 很可怕吧~~ 所以後來的經濟學家發展出用貨幣政策來救經濟,如果貨幣供給量提高,自然就不會發生上述現象,目前主流的見解是適當的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 可是政府還是不會故意把鈔票無中生有,因為那有道德上的問題,所以怎麼辦呢? ...

貨幣政策 與 金圓券

圖片
金圓券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 政府在中國大陸發行的一種貨幣。由 1948年 8月開始發行,至 1949年 7月 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個月左右, 貶值 卻超過二萬倍。金圓券發行的初期,政府以行政手段強迫民間以 黃金 、 外幣 兌換。金圓券的失敗實際上在最初就是註定的。因為法幣退出流通時發行總額為663萬億元,以300萬元法幣合金圓券1元,法幣總發行量僅為2億元金圓券。而金圓券一開始就定為發行20億元,這相當於一下子製造了相當於最末期法幣十倍的通貨膨脹。金圓券累計發行額為1303046億元。由於沒有嚴守發行限額,造成的 惡性通脹 令民間經濟陷入混亂。特別是城市的 中產階級 所受的經濟損失極巨,令國民黨失去原來最重要的支持者,亦是國民黨在 國共內戰 中迅速垮台的原因之一。所有人都變成無產階級,所以不可能打贏無產階級。 經過這個教訓台灣才開始嚴守貨幣發行原則,造就9A級的總裁。彭淮南先生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針對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外加歐洲央行)總裁進行年度評比,皆為A級,累計已獲得九年「A級」的殊榮。 事實上,法國大革命,德國納粹崛起,元朝的滅亡,貨幣的浮濫發行都是壓垮國家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許會有人以為因此美國QE的量化寬鬆會造成嚴重的問題,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下篇文章會繼續說明。

給sophia女兒的一封信

女兒呀,你是爸爸的第一個孩子。你的英文名子,就是古希臘的智慧女神,而你的中文名子"蘊",則是內斂包含生機的意思,是爸爸希望你能光芒內斂愛好智慧生生不息。 生命是很奇妙的東西,而孩子則是代表著生命的延續與創新,你會有一部分像爸爸,有一部分像媽媽,並且又是完全的自己。生命注定會消失,卻又生生不息,生命是如此的矛盾卻又美妙的融合不同的元素,如果有什麼東西永遠不會消失,那麼很可能是沒有生命的,沒有活力的,也因此生命掙扎的存在更顯得本身的可貴。 在你未來的道路上,你可能會遇到很多挫折與苦難、光榮與喜悅,希望你能夠安然處之,了解你自己的存在是多麼的可貴與神奇。有一天你可能會有了你自己的孩子,爸爸希望你能夠把相同的智慧傳承下去,一代傳一代,讓爸爸媽媽的存在永遠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