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05的文章

貸款

有個實驗是這樣子的 找兩組背景相似的人 讓他們在賣場上分開出價買東西 即使是相同的東西 這兩組的人馬所出的價錢 幾乎相差整整一倍 是什麼造成這樣顯著的效應呢?   答案是信用卡 ㄧ組規定使用信用卡 另ㄧ組則需要使用現金 信用卡讓人花錢更加不心疼 因而高估了物品的價值   目前有的房貸 汽車貸款 或是一些分期付款式的信貸 都是在50多年前發展出來的 是由一個關心勞工朋友的銀行家發展出來的 讓勞工朋友買得起東西 早期的銀行 是不會做這樣消費性的貸款的   可以借到錢 表示可以買自己還沒有能力購買的東西 例如房子 之前政府提供優惠房貸利率時 使得房價攀升不少 因為買氣更熱絡了 不過這樣的情形卻很難說是好是壞 畢竟房子貴了 房貸利率變低也是沒有什麼用   台灣有經過一段房價飆漲的時代 房價要貴 也要有人買得起 剛好也是 房屋貸款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就結果論而言 大部分的人都在為銀行而工作 即使不買房子 也會買車子 或者 用刷卡 或者 用現金卡 借錢就是要還錢 就消費性的貸款而言 銀行就只是 催化我們的欲望 以及讓東西變貴   唸書也可以助學貸款 對學費的飆漲 也是起了很大的效果

道路

剛來新竹的時候 常常覺得新竹的路很多死巷子 而光復路上的路口大部分都是T字型的路口 而且像清大 交大 工研院 中學 全部都黏在一起 中間沒有道路分隔開來 好像對開路很小氣似的   連結兩條大路的 都是一些小巷子 巷子旁還有田地 而新竹市中心永遠都是那麼熱鬧 高架道路也是非常的多   就像模擬城市的遊戲一樣 路很少 店面當然少了 店面成本當然很貴 東西也就不便宜了   新竹好像很少聽到重劃區 所以還是保留很多農地 台中就已經開發到七期了 每開發一次 就會多許多四通八達的道路 就會多許多 不錯的商店 市區就會變得更沒落 房價也會變得更便宜 東西就會變得更便宜 而重劃區的地價則會上漲數十倍   這種價值移轉的效果 也只有"洞燭先機"的人才能掌握到吧 無怪乎台中重劃上癮了 新竹只要嘗試過一次 大概政治人物也會上癮吧   竹北也是用這招 如果這一招用得順 很多地方的房價可能會招架不住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使得全球的平均氣溫升高 對人類而言 天氣暖一點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不過其他的效應就不能夠忽視了 有種說法是南極的冰會融化 使得海平面上升 然後到處都淹水 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是很久以後的事情 畢竟南極是很冷的 溫度上升個幾度是奈何不了它的   畢竟全世界都在淹水  一定其來有自 另一種比較明顯的說法就是海水的熱脹冷縮 海水的量那麼多 只要溫度改變一點點 海平面就會有明顯的改變   在全世界都常發生淹水的情況下 不簽署京都協議書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限制的國家 大概就只有美國吧 所以美國淹水 也不怎麼令人意外就是了

BOT

BOT = Build - Operation - Transfer 建造 - 營運 - 移轉 有時政府決定興建一公共工程, 但是因為缺乏經費或其他原因無法或不願自己完成, 所以政府便出面贊助(或媒合贊助)一家或數家民營企業建造該公共工程. 完成後有數年到數十年的期間該民營企業可收取該工程之使用費做為投資報酬. 等期限到了 民營企業會將該工程交還給政府 BOT的優點如下 1. 政府不用自己掏錢發包工程 2. 民間營運效率較高 企業也可獲利 而高雄捷運政府出資高達94%,1700多億 而民間營運效率高到 工安事件不斷  外勞暴動 話說回來 如果企業出的是自己的錢 效率當然會高呀 如果出錢的是政府 那當然轉包再轉包 每轉包一次就會有"公司"獲利 而且高雄捷運公司是不會上市上櫃的 是看不到財務報表的 只要出5%的經費 就有1700億的發包 施工 驗收的權利 就有後續的36年的經營 廣告 招商 地上建物的權利 這麼好康的事情社會大眾怎麼可能有機會參予呢 當然這5%的經費是跟銀行借的 至於36年後捷運還給政府的時候 會是怎麼樣子 就很難知道了

健保

我們的健保到底是 社會福利 還是社會安全 還是保險制度呢?   如果是社會福利制度 政府就需要出資來補貼健保 讓大家都可以享用到良好的資源 就像是圖書館一樣 不需要的人也有權利享用   如果是社會安全制度 那麼只要給窮人與高風險的病人健保 讓他們不會因為疾病做出危害社會的舉動 有錢人就不需要健保 因為他們有錢   如果是保險制度 那麼抽菸 吃檳榔 肥胖者 有遺傳病史著 以及老人 需要繳較多的保費 以分攤較高的風險 就像汽機車強制責任險一樣 注重風險分攤的原則   那會不會有可能三者都是呢? 這個聽起來就好像 不開車卻保了車險

雨水

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屋頂都是尖尖的 傳統中國的式的建築 或者歐洲的房子 美國的房舍屋頂也都是斜斜的 別墅大部分都是尖頂的   可是台灣的房子怎麼屋頂都是平的呢?   韓劇大長今中 長今被流放濟州島的時候 因為島上沒有湖泊 四面環海 河流短小 坡陡流急 水資源流失快速 島上的人民因為沒有淡水可用 因此常常生病 所以島上的醫女就想辦法建了一個可以承接雨水的建築 看起來就像台灣ㄧ般看到建築物的屋頂   如果每一個房舍都可以自己保存一點雨水 給廁所與浴室使用 應該就很足夠了吧 缺水的時候最麻煩的就是沒有盥洗用的水   日本人來台灣的時候 為了解決水資源供應的問題 於是台灣的建築物 屋頂就變成平的了 雖然對建築物的強度會有損失 但是多少 可增可用的水量 之後 水庫多了 自來水普遍了 就很少人拿雨水來用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台灣氣候多雨 因此台灣的建築物大部分都有騎樓 可以讓行人在其間行走 而不會被雨淋到 這也是全世界只有台灣才有的建築模式 法律也有規定的 只是後來 執法鬆散了 騎樓就漸漸消失了   順帶一提 台灣的井水有很多地方是有毒的 裡面含有鎘 就跟印度的某些地方一樣 聯合國的某些慈善機構 為了幫忙解決印度的飲水問題 就挖了很多井 結果就很多人鎘中毒  

風力2

風從哪裡來   台灣有個舉世聞名的風 叫颱風 颱風從海上來 ㄧ般的時候常常海邊的風都特別強勁 所以可以在海邊放許多發電用的扇葉 平常就可以發許多的電 但是如果颱風來了就會發太多的電 電力的儲存裝置是十分昂貴的 我們稱之為電池   但是有個簡單的方式可以存電 那就是電解水 海邊什麼不多 就是水最多 電解出來的氫 可以當燃料使用 如果氫燃料的使用普遍了 像 氫燃料車之類的 那就可以更加樂意的發更多的電了   颱風是個很偉大的風 會不會有一天 就像小叮噹來的二十二世紀 台灣可以用颱風產生大量的氫 那我們就可以像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一樣 靠賣燃料就可以很富裕 念大學不用繳學費   電解水國中生就會做 發電機也不過是馬達反向運作 應該不用等到小叮噹出現吧

風力

有不少人都有玩過採腳踏車 然後燈泡就會亮的那種東西 只要把踏板換成扇葉就可以了   那種燈泡是傳統的發熱燈炮 如果換成省電螢光燈炮 那大概可以點亮四五個   如果扇葉再大一點 風力再強一點 例如裝在屋頂上 就可以省下可觀的電費 在美國的某些地方 ㄧ些的家庭裝了風力發電系統之後 發現如果不考慮暖氣冷氣之類高耗電的使用 一年的電費支出幾乎是零   當然或與有人會問啦 如果要用電的時候沒風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就跟不要用電的時候 多發出來的電該怎麼辦 是很類似的問題   在許多國家 法律規定 電力公司需要付錢給將電力回饋給電力網的人 總之 就是有多的電 就賣電給電力公司 自己沒發電的時候 就跟電力公司買電 這樣的系統真的是有很多好處   研究顯示 ㄧ個白熱燈泡在其壽命期間 約用掉半噸的煤 所以幾年下來 ㄧ個家庭用掉的煤 就可以塞滿好幾間房間 至於為什麼是煤而不是石油呢? 因為石油有更多的用途 拿來火力發電 實在是太不划算了   風力發電的好處還有一些不是顯而易見的 例如 減少火力發電的量 空氣就會涼爽一點 溫室氣體就會少一點 空氣就會更涼爽一點 冷氣就會少開一點 煤就會少用一點 空氣就會....    

下水道

常常看到有人在挖馬路 埋管線 如果管線埋在地下的話 當然是要挖啦 但是能不能只挖一次就好呢?   小叮噹故事裡面的空地 都會有三個水泥管堆在上面 這是小朋友的集會場所   所以只要把像這樣的水泥管整個放到地下就好了 水管 電線 電話線 電視線 瓦斯管線 汙水排放 全部都放在裡面 這樣路面上就可以看起來很乾淨   但是維修怎麼辦呢? 下水道要夠大 大到忍者龜可以在裡面跑來跑去 這樣維修人員就可以進去修理 也不用常常挖馬路 如果有新的管線要埋 也許未來放光纖進去 就直接拉進去就可以了 這樣的下水道只要在修馬路的時候 順便把比小叮噹空地裡還要大的水泥管放進去就好了   當然 如果這樣的下水道四通八達 應該是不會淹水吧 淹水的問題就可以順便解決了 當然家庭的廢水要先進到污水處理廠 再排放到河川裡面 我們就可以擁有乾淨的河川 城市的景觀沒有那些高來高去的線 會漂亮許多吧